“股份回购”为什么不可能稳定股市

“股份回购”为什么不可能稳定股市

2018-10-24 14:30

上周管理层的稳定股市的谈话,以及减缓股权质押风险等措施,让市场迎来了2天的反弹,特别是昨天大涨近5%、成交量放量到4000亿的大反弹,让不少人燃起了股市会就此筑底反弹的希望。有的人公开喊出了到3000点大反弹的预言,“死多头”李大霄更是喊出了股市将反转的声音。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修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的草案,更是被媒体寄予了能稳定股市的厚望。刘士余表示,对公司法有关股份回购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为促进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特别是为当前形势下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等,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十分必要。

但今天市场给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当头一棒,昨天刚刚收复2600点,今天就缩量跌回了2600,上证综指报2594.83点;深证成指跌2.24%,报7574.99点;创业板指跌1.74%,报1292.06点,中小板指跌幅达到2.84%。

证监会和不少人士都认为回购能稳定股市,他们的依据是认为美国股市的10年大牛市就是由于上市公司的不断回购。一些人以苹果公司为例,自2012年以来,苹果公司已在市场上累计回购了约2000多亿美元的股票,因此成为首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公司。其他美国公司也经常回购股份,以回报投资者。监管人士认为倡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放松对回购的限制,就能稳定股市,走出像美国一样的牛市。

笔者有些无语,这种认识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美国上市公司的回购是一种普遍的经营习惯,与牛市无关。数量不大的回购既不能推动股票的上涨,也不能阻止股票的下跌。苹果等美国上市公司的回购,是对公司发展有信心,手里资金多,通过回购或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走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内涵式健康发展道路。而国内上市公司很少回购股票,回购时都是在股票下跌时为了维护股价的行为,由于其回购投入的资金不多,实际上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只是象征性表明自己对公司有信心,实际上不可能维护股价稳定。

国内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融资圈钱,而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以回报投资者。所以只有拼命圈钱的动机,根本没有通过回购提升公司价值、回报投资者的想法。

看看下面的数据就很清楚了。据统计, 2016年两市上市公司回购220亿元,2017年回购132亿元,2018年截至目前公告累计统计金额为852亿元,增长非常迅速。但今年来大盘却从3500点一路下跌到了2500点。可见回购金额大增,股市却大跌,回购根本没有维护股市稳定的作用。因为800多亿的回购,对比20万亿的流通市值,是杯水车薪。何况,上市公司和高管减持的数量,超过了增持和回购的数量。

截至10月19日,今年来两市高管合计增持194亿元,但合计减持378亿元,净减持184亿元,除了2月份净增持外,其他每个月都是净减持。重要股东今年截至目前总增持市值为2276亿元,减持2081亿元,净增持195亿元。

回购需要上市公司有本钱,现在上市公司普遍债务缠身,股票多数被质押了,连解除股权质押平仓的钱都没有,哪有钱来回购?

有人测算出目前两市公司手中现金高达22万亿元,排除金融类公司也有9万亿元,由此推出9万亿元都入市回购,会造成牛市云云。这是想当然的乱解,这9万亿的流动资金多数都是正常经营必须,是保命钱,哪儿能用来回购。

所以鼓励回购稳定股市逻辑,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而目前管理层救市的内外两招是缓解股权质押平仓风险、解决民企债务多成本高的问题。是看到了病症,但却根本难以解决的。因为解决之道就是给钱输血让其渡过难关,或者改善其盈利能力,就这么两招,但这两条都实现不了。现在包括政府都缺钱,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解除股权质押平仓问题;目前民企普遍经营状况不好,债务多,银行怎么给他再融资?

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聚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压力大的问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舒缓股权质押风险,希望能改善企业现金流,修复民营企业信心。但这需要钱,而现在大家最缺的就是钱,最借给风险很大的民企的钱。

既然没有钱,没有资金白银,光靠喊话和政策,是无法稳定股市的。

所以今天大盘在昨天冲了一下2638点之后,今天又重新跌回到2600点以下。股市是最现实的,没有实质性的增量资金,大盘是不可能稳住的,更别说什么大反弹、大反转了。